新闻资讯
2022/08/08
集约化经营是指通过提高经营要素质量、要素含量增加、要素投资者集中和要素组合调整,在同一经济范围内提高效率的商业模式。那么下面就来看看银行集约化运营的好处有哪些吧!
1、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需要集约化经营模式
由于票据业务专业性强、风险集中、业务连续性强,涉及面广,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既不利于风险集中控制,也不利于降低经营成本,促进经营创新。集约化经营不仅能充分发挥分行网点业务辐射面广的特点,还能体现专业分工的优势。通过集中处理票据承兑、贴现、贴现业务,不仅可以加强业务风险控制,还可以整合系统资源,提高业务效率和规模效益,降低交易成本,加快业务创新,为票据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后续动力。
2、票据市场的发展也需要集约化的商业模式
高效的票据市场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票据流通和转让组织体系。虽然近年来我国票据业务发展迅速,但票据市场整体流通规模仍较小,交易不活跃。大量票据在承兑和产品到达付款前没有真正流动,商业承兑票据业务发展缓慢,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持有票据的积极性。此外,一些银行仍将票据业务视为贷款的一部分,主要直接发布在业务发展中,不重视再贴现和转让贴现业务。
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二级票据市场仍不发达,票据市场缺乏市场制造商——专业票据管理机构。从国外发展的角度来看,专业票据机构的作用非常重要,不仅可以加快票据流动,加快资本周转,积极票据市场交易;有利于促进票据利率市场化,促进供需独立进入市场,自动议价,自愿交易,形成真正的市场利率。因此,商业银行从分散经营转向集约经营,逐步建立专业的票据经营机构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必然。
3、从实例上看
中国工商银行自成立票据业务部以来,票据业务发展迅速。据统计,2002年累计交易1319亿元,比2001年增长17%;票据日平均余额245亿元,同比增长88%,无不良资产;拨备前年利润1亿元,人均利润158万元。除工行等实力雄厚的国有商业银行外,部分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开始积极推进票据集约化经营改革,取得显著成效。
以招商银行为例,2002年银行启动了票据集约化经营改革方案:首先在部分地区设立票据中心,然后自下而上逐步实现全行集约化经营。改革方案启动以来,银行票据业务发展迅速。2002年,票据贴现总额超过1500亿元,比去年增长62%;年利息收入11%.5亿元,同比增长12%;年底票据贴现余额331亿元,比年初增长78%;贴现率接近零。这些银行的良好发展趋势确实反映了集约化经营改革的有效性。
满足市场需求,不断开发银行业务服务项目。银行业是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要求,满足市场需求,提高银行服务对客户的价值贡献,吸引客户,市场更广阔,在激烈竞争中处于强大地位,是实现银行密集经营的起点和目的地。